吳錦強:汲取青島“11·22”事故教訓加強隱患治理和高后果區管理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吳錦強 時間:2018-11-27 閱讀:
吳錦強
西部管道公司
在青島“11·22”事故5周年之際,再次重溫和分析事故慘痛教訓,認真總結西部管道公司開展隱患整治和高后果區管理的經驗和不足,提出有關措施和建議。
1 管道隱患排查整治成效
青島“11·22”事故由管道腐蝕泄漏而引發,告誡我們安全無小事,任何隱患都有可能釀成重大事故。公司按照“依法依規、找準要害、協商治理、掛牌督辦”的工作思路,認真細致推進管道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累計排查問題百余項。聯合地方政府及相關方制定綜合整治方案,完成多處管道改線,開展多處房屋、廠房、文化廣場占壓清理,治理重車碾壓等共計百余處。至2015年,全部問題都完成整改并得到持續鞏固。
(1)深入排查摸底,開展安全評估。對排查出的重點隱患點,委托專業安全評價單位開展管道安全現狀評價,提出整改建議,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落實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要求,分類、分階段整改。編制隱患項目治理推進大表,每周督辦并通報,有效扎實推動了工作。
(2)地企聯合整治,重點掛牌督辦。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向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監、工信等部門報備安全隱患、管道竣工圖、應急預案等,最大限度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共同分析重大安全風險,確定具體措施。重點、難點問題由國家和沿線各省區政府掛牌督辦,促使各方高度重視,形成合力,減少了推諉扯皮,整改完成了一批久拖不決或難度較大的隱患項目。
如甘肅古浪縣鑫淼化工廠擴建將西氣東輸一線、二線、雙蘭線共910米管道圈入廠區內,形成占壓和安全間距不足等重大隱患,曾經長達10年之久得不到解決。在地方政府推動下,工廠和公司共同出資設置隔離欄,使隱患得到消除。青海海東地區撤地建市,大量建設項目在澀寧蘭輸氣管道周邊開工,兩處保障性樓群與管道安全距離不足,兩處高鐵站站前廣場直接占壓管道,隱患治理難度極大。公司主動向省市政府匯報取得支持,共同確定改線方案,既支持了地方建設也保證了管道長期的安全。
(3)制定應急預案,提升保障能力。對油氣管道經過的人口密集區、環境敏感區,公司主動與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及相關方簽訂協議,明確各自職責和應急措施,確保風險受控。制定現場處置應急預案,開展油品泄漏等區域聯動、企地聯動實戰演練,提高了應急保障能力。
2 加強高后果區安全管理措施
“11·22”事故起于隱患缺乏系統治理,顯于管道失效泄漏,引發于應急處置不當。現階段圍繞高后果區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管道管理工作。
2.1 突出一個核心,實現高后果區本質安全管理
企業要把握“本質安全”核心,一是利用完整性管理理念,建立長效機制,構建適應高后果區本質安全管理的技術架構,全面提升安全駕馭能力。二是把保障本質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突出“檢、判、驗、評、修、防”,立足風險預知、預測、預防,以最小化的成本致力管道安全健康長壽。三是運用管道保護法等法律武器,向地方政府提出合理訴求,合理解決設計系數與地方等級升級不匹配的矛盾,實現對高后果區合法合規管理。
2.2 構建三種機制,建立企地聯動危機管理體系
高后果區在緊急狀態下應從應急管理上升至社會危機管理。企業要主動和沿線各方協調、共同配合,以減少管道失效帶來的損失。
(1)建立健全危機預防機制。一是做好宣傳教育,開展聯合演練,提高公眾油氣泄漏狀態下的危機意識和自我保護知識。二是與當地政府共同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明確各自職責,使危機預防和危機管理規范化。
(2)強化事故預警和預控機制。一是建立高效、快速、靈活的泄漏檢測技術體系和社會預警組織體系。二是建立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測系統,完善信息共享機制。三是建立快速、準確的信息分析系統和事件狀態確認指標體系。四是建立一支反應靈敏、高效率的應急搶修隊伍。
(3)建立高效的應急處理機制。一是在地方政府領導下建立統一指揮中樞,明確職責,各負其責。二是提前評估可利用的應急救援隊伍,做到應急力量多元化。三是建立高效的情報收集和輿情管理系統。
2.3 堅持四個必須,依法合規開展隱患有效治理
(1)必須堅持系統治理,治理主體要從企業包攬向政府主導、社會共同治理轉變。一是要依靠政府,建立政府督導、企地聯動的工作機制,將法律法規、規范標準落地,在隱患整改中發揮實效,避免與相關方發生利益沖突。二是要向管道沿線居民宣傳管道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管道保護工作。
(2)必須堅持依法依規,治理方式要從管控規制向法治保障轉變。一是依靠法律規范個人及地方政府行為,協調社會關系,保障企業合法權益。二是強化依法治理理念,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在管道沿線營造知法、懂法的法制環境。
(3)必須堅持綜合治理,治理手段要從單一手段向多種手段綜合運用轉變。一是依靠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統一指揮、督辦督查的職能優勢,加強隱患整治,構建長效機制。二是對于具體問題要客觀分析,因地制宜,分別采用管道改遷、協調清理、隔離保護等不同措施,解決實際問題。
(4)必須堅持源頭治理,治理環節上要從事后處置向源頭治理前移。一是提前與地方政府對接管道和城鄉建設規劃,盡可能使影響管道安全的因素少產生、少轉化、少激化,擺脫總是事后應對的被動局面。二是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工作,深入自查自糾,全面堵塞漏洞。三是及時協調管道沿線群眾的利益訴求,協調平衡利益關系。
3 存在問題及相關建議
“11·22”事故的發生,促進了管道企業安全管理的變革,三年油氣輸送管道隱患整治攻堅戰成績顯著,引入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采用內外檢測、應力應變檢測、泄漏預警等手段查找管道本體、監控風險狀態。但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導致管道隱患產生的土壤并未清除。特別隨著我國城鎮建設發展,管道周邊建筑和人口密度逐漸增加,地方建設與管道保護矛盾逐漸加深,沿線政府和管道企業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需要系統思維解決問題。
一是建議盡快開展管道保護法修法工作。圍繞高后果區升級問題、涉油氣犯罪違法成本低、管道企業納稅機制等問題進行研究,充分保障公眾和能源通道安全,重新界定政府、企業在管道保護管理方面的責任關系,從法律層面建立保障機制。
二是建議重新審視管道安全距離問題。“11·22”事故和近期國內發生的管道失效事件表明,現有的管理技術和外部條件尚不能完全保障管道的安全。鑒于管道失效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需要借鑒城市燃氣安全距離要求,在人口稠密區或高后果區升級區域設定合理的安全距離,確保管道沿線公眾利益不受管道失效影響。
三是建議合理優化管道企業與地方權益關系。高后果區升級問題的本質是政府、管道企業和沿線企業、居民之間的權益博弈,問題的實質是如何合法、合理、安全利用管道周邊土地。目前,管道企業在一些地區尚未與沿線各方形成良性互動,造成管道外部隱患層出不窮。一方面需要政府科學規劃,設立管道通行區和安全咨詢區,主導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及時解決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需要管道企業主動作為,把握當地政府和群眾利益訴求點,協調平衡權益關系。
作者:吳錦強, 1973年生,高級工程師,現任中石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西部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安全副總監兼管道處處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