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河流油品泄漏應急處置新方法研究
來源:管道公司長慶輸油氣分公司 作者:常喜智 房斌奇 時間:2018-4-24 閱讀:
摘 要: 近些年來國內輸油管道、 油井時常由于自然災害、 機械損傷及打孔盜油等因素而發生破壞, 造成油品泄漏污染河流、 湖泊等環境污染事故。 本文通過介紹組合式河流原油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為石油企業在處理油品泄漏事故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 泄漏 污染事故 回收器 環境恢復 原油回收器
引 言
近些年來, 經濟快速發展, 而石油及其產品對河流、 湖泊的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已經危及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石油污染治理越來越受到重視, 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治理措施、 政策, 我們從此處出發, 探索研究適合內陸河流、 湖泊等復雜地域油品泄漏搶險的新技術新設備。
一、油品泄漏回收方法
從現實意義出發, 發生河流、 湖泊等油品泄漏后, 采用的回收及清除辦法有如下幾種: 機械方法, 這類方法包括所有依賴于使用撇油器、 油欄、泵或者重型機械做出的反應; 人工方法, 這類方法包括人工筑壩或攔油柵攔油、 吸油棉吸油或生活用具撇油、 或者將受污染的土壤坑埋等; 還有溝坑排放; 就地焚燒; 生物降解等。
上述方法是目前國內外通常采用的搶險和環保措施。 機械方法雖好但體大量重, 不利于搬運, 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無法運輸, 使其正常功能的發揮受到限制, 直接影響到搶險的效率和效果。 而我國絕大部分管線走向往往是地理環境復雜且無道路伴行或距公路較遠, 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擁有一套反應速度快、 搬用便捷、 效率高和環境恢復效果好的機具, 才能應對各種復雜環境狀態下的事故搶險與環境保護。
二、組合式河流原油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介于以上種種原因的考慮, 為了克服現有高效搶險機具的不足, 我們在多年的事故搶險實踐中, 研發了一套組合式河流原油回收器, 該回收器也獲得了國家專利。
組合式河流原油回收器是針對原油、 成品油外泄后進行回收和環境清潔的一套專利產品, 采用防爆和組合設計, 由發電機、 回收器、 組合攔油管(油水分離器) 、 清洗機四部分組成。 并由攔堵外泄油品、 油水分離、 油品回收和被污染面清理四個環節構成。
1. 攔堵外泄油品, 就是當外泄油品順河水面向下游流動時, 將每根1.5米長的可浮圓管件組對并架設在河水面上, 由于圓管底部低于水面10—20mm, 基本不影響河水通過, 而浮在水面的油品由于比重差異就會被攔截住, 達到了“攔油放水”的效果。
2. 油水分離和油品回收, 當外泄油品被架設在河水面上的管件攔住后, 隨著上游浮油順水不斷下流, 欄管前的油位不斷增高, 由于攔管上開設的進油槽下沿僅高于水面3—5mm, 當油位高于水面3—5mm時, 浮油就會自然流進進油槽, 達到了“攔水放油”和油水分離的效果, 油經攔油管流至回收器儲油箱, 啟泵可將油外輸回收。
3. 污染面清潔, 污染面清潔及環境恢復是整個搶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泄漏點被封堵后, 即可用清洗機通過壓力水對泄露點周圍的污染面順油自然流向沖洗, 將浮油沖趕進河, 依次將水面和河岸浮油不斷沖趕至攔油管進而徹底回收。 清理器由小型汽油機直聯泵和可移動輪構成, 便于移動和適應各種復雜地形地貌環境, 經泵增壓后的水直接壓力沖洗, 效果甚好。
三、組合式河流原油回收器的特點
1. 預制工具攔截油流, “攔油放水”效果好, 無需大型機具和設備等配合。 陸地和河流均可使用, 一機多能。 體積小、 重量輕、 一部小型皮卡車可將全套設備裝載, 單件設備也可由一人或兩人搬運至人可到達的地方。 操作簡單, 現場安裝速度快, 不受河道寬窄和地形限制, 不改變河道自然原貌, 無須大型機械配合。
2. 采用組合設計, 便于安裝, 效率高。 工作效率是人工方法的十一倍。 設備操作簡單, 便于保養維修。
3. 搶險成本大幅降低, 總成本僅為其他方法的2—3%。 油品回收率高, 97%以上外泄油可以得到回收。
4. 污染面清理徹底, 不會形成油泥和二次污染, 由于不使用大型設備或筑壩攔油, 不會破壞河道的自然原貌, 生態恢復效果好。
5. 該回收器嚴格按照國家關于防爆有關規定設計制造而成, 可滿足野外任何工況下作業的防爆要求。 該回收器不僅適應原油, 在任何工況下, 凡輕于水的介質外泄回收和被污染面清理均適用, 一機多能, 是石油石化行業基層單位非常適用和高效的理想裝備。
四、結束語
事故可以控制但不可能杜絕。 預防為主, 控制在先是安全工作的前提, 事故處理的有效手段是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套高效實用、 能夠應對各種復雜地理環境下的搶險和環保機具, 是把事故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的必要武器, 是事故應急預案的核心, 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只有把事故控制、 事故搶險和環境保護齊抓并舉, 將事故搶險和環境保護機具研發與應用放在更高的層面予以重視, 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的促進管道運輸乃至石油事業的和諧健康發展。
《管道保護》2012年第 2 期(總第 3 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