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企共建和諧的一個成功典范
來源: 作者:朱行之 張永年 李瑞奇 時間:2018-4-24 閱讀:
——慶陽市與長慶油田共建和諧模范油區的調查
地企和諧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慶陽市與長慶油田開展創建和諧模范油區活動,既使隴東油區走上了良性發展之路,也帶動了慶陽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更使廣大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實踐證明,地企共同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載體,是實現地企共同發展的必然要求
地企共建和諧的創新之路
慶陽是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地處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從1970年長慶油田在華池縣打出第一日油井到現在,隴東油區原油年產量達到了300萬噸。第一個100萬噸用了22年時間,第二個100萬噸用了12年時間,第三個100萬噸僅用了5年時間。伴隨這一漫長的過程,慶陽市與長慶油田的地企關系經歷了曲折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被稱為“兄弟”。長慶油田在創業之初,慶陽老區人民象當年支援革命一樣,主動為油田建設騰房讓地、修路筑橋、承運物資,在財政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對油田職工家屬實行糧油補貼,為油區的開發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二個階段被稱為“冤家”。20年的油區開發建設,不僅沒有給當地群眾帶來多少利益,而且使當地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群眾對油田開發的態度也由“熱情”逐漸變為“冷漠”,上世紀90年代后出現破壞油田設施、盜竊原油、非法煉油的現象,長慶油田總部也由慶陽搬遷到西安,地企之間進入了長達10年之久的“冷戰期”,雙方成了同處一地而少有往來的“冤家”。第三個階段被稱為“親家”。在反思長達30多年的地企關系后,雙方都認識到,要發展就必須建立和諧的地企關系,由此共同開展的創建和諧模范油區活動,使地企之間成了難舍難分的“親家”關系。
慶陽市與長慶油田創建和諧模范油區活動,緣于溫家寶總理的一次重要批示。2005年12月26日,慶陽老紅軍云尚秀同志給總理寫信,反映慶陽“河水變黑了,井水變澀了,原來的米糧川有水不能飲用,不能灌溉,老百姓的生存受到極大的威脅”。2006年1月1日,溫家寶總理批示:“在合理開發石油資源的同時,要高度重視慶陽地區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以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批示為契機,省政府與中石油簽署了《慶陽地區經濟發展與隴東油區整體開發會議紀要》,地企雙方確定開展創建和諧模范油區活動。在具體實踐中,地企雙方以“共建、共贏、共享”為主線,重塑新時期地企和諧關系,有力推動了地方和油田共同發展。
樹立和諧發展意識,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地方與企業雖然承擔的任務各不相同,但根本利益卻是一致的,而發展是連接雙方利益的重要紐帶。只有堅持發展這一主題,地企共建和諧才有基礎。在創建和諧模范油區活動中,慶陽把支持長慶油田建設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長慶油田以幫助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雙方摒棄一時一地的門戶之見和利益之爭,通過宣傳引導、加強教育、典型培育等多種方式,引導干部群眾樹立只有和諧才能發展的意識,營造了共創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在這個基礎上,地企雙方建立統籌協調機制,不僅健全高層聯席會議和定期協商制度,而且把這一制度延伸到了基層單位。凡確定要辦的重大事項,雙方共同安排部署、聯合跟蹤檢查、一起考核評估。為了加強日常協調溝通,長慶油田選派優秀干部擔任市里的領導職務,參與地方政府的決策,及時協調雙方利益關系,共建和諧中發揮了鋪路架橋的作用。市里領導經常到油區現場辦公,協調解決油田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油田領導定期向市里通報生產情況,幫助市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謀發展的工作格局。
加強群眾思想工作,支持油田開發建設。群眾的參與是地企共建和諧的動力源泉,也是加快油田開發建設的重要保證。在和諧模范油區創建中,地方政府以發揚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為切人點,開展送法下鄉、講法進村、普法人戶活動,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大力宣講油田發展離不開群眾和群眾致富離不開油田的道理,教育群眾積極支持油田建設,表彰獎勵了一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調動了群眾支持油田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油田則把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作為重大任務,凡當地群眾能干的非主業都交給地方,由地方政府組織群眾來干,既保證了油田高效開發建設,又為群眾提供了大批就業崗位。近兒年,慶陽有近7萬人在油田務工,每年勞務收人達2.5億元,使群眾從油田開發中獲得了利益。華池縣城壕鄉城壕村村支書張治軍,20多年前曾因偷油被拘留巧天,后來成了盡職盡責的管線巡護員。他悔恨地說:那時候生活不好,油在門前過,不偷自不偷,給油田造成了損失。現在石油開發給咱村民帶來了很多掙錢機會,大家伙生活改善了,村里再也沒有人出去偷油了。如今,油區同唱“美麗慶陽”和“我為祖國獻石油”歌,支持油田建設已經成為慶陽群眾的自覺行動,不少曾經參與偷油的農民都成了保護輸油管道的模范。
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核心價值之一,關乎企業的生存和長遠發展。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必須要把握好企業與地方共同發展的結合點。在和諧模范油區創建中,長慶油田的開發戰略實現了兩個方面的突破:一個是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快轉變油田開發建設方式。他們以綠色、環保、節約、清潔、文明為日標,嚴格執行石油開發與環境評價“三同時”制度,認真落實生產全過程環保頂防和監控措施,建立環境應對頂案和搶險物資儲備庫,通過加大投人和應用新技術,實現了老油井采出水循環使用和伴生氣綜合利用,從源頭上杜絕了對環境的污染。在新的開發建設中,實施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清潔化生產,井站建到哪里,綠色延伸到哪里。全面推廣大井組叢式井開發技術,簡化地面建設工藝流程,井場平均鉆井10-15 l!,百萬噸建設站庫由27座減少到5座,能用凹地的不用坡地,能用坡地的不用平地,土地節約率達500l0以上。另一個是把企業發展融人地方發展的總體布局,通過發展帶動、項日拉動、資金援助等多種方式,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2006年以來,他們在隴東投人140多億元,用于產能建設和油田生產,不僅直接帶動了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且使施工、建材、商貿、餐飲等地方相關產業迅速興起。他們還無償投人資金8億多元,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為慶陽人民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著力改善政府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政府的服務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慶陽把優化發展環境擺在和諧共建的首位,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日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力為油田開發建設服務。一是實行“一站式”服務。成立由市縣能源辦牽頭的綜合辦事機構,統一辦理井位審批、土地征借、鉆前工程服務、相關規費收取、矛盾糾紛調處、治安管理等工作,徹底消除了多頭管理、推屢扯皮、效率低下的問題,實現了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環境最仕和低交易成本、低生產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會成本的“四最四低”服務日標二是堅持主動超前服務。按照鉆前地方政府承擔、建設專業公司承包、開發管理油田負責的模式,地方政府負責承擔鉆前全部工程,認真組織道路修建、井場施工、鉆井供水、環境綠化等工作,縮短油田開發的前期時間,有效降低了油田開發成本。三是全力保駕護航。從2006年起,開展了“能源利劍”、“春季攻勢”、“秋季風暴”、“冬季攻勢”、“百日嚴打”、“破案追逃”、“重點整治”等20多次專項行動,先后破獲重大案件36起,有力打擊破壞油田犯罪。圍繞建立油區安全穩定的長效機制,把油田公安機關納人地方序列統一管理,實行油區治安“一票否決”制,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管護體系,完善定井線、定人員、定責任、定獎懲和縣包區塊、鄉包片、村包段、人包線的“四定四包”管護責任制,形成了橫向到邊和縱向到底的油區管護網絡,為油田的開發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地企共建和諧帶來的變化
慶陽市與長慶油田共建和諧模范油區活動,使地企雙方關系進入了歷史上最和諧的時期,也使地企雙方發展進人了最好最快的時期,整個油區呈現出地企同心、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發展局面。
地企共同發展。從企業來看,油田開發、生產規模、經濟效益、管理水平都邁上了一個大臺階。近3年,隴東油區鉆井4000余口,相當于過去37年的總和;新建產能216萬噸,升級儲量達到4.6億噸,超低滲油田開發達到世界水平;300萬噸煉化搬遷改造項日即將試車投產。2009年,油田固定資產投資54.95億元,同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實現工業增加值124.1億元,相當于2005年的3.4倍。從地方來看,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國全省水平,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規劃日標。2006到2009年的四年間,生產總值增長了66.4%,年均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88.70l0,年均增長17.3%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 3.8倍,年均增長47.80l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1.2倍,年均增長21.2%;大口徑財政收人增長了 1.7倍,年均增長18.3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4倍,年均增長35.5%。
基礎設施加強。2006年以來,整個油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地企合作新建公路46條1400多公里,其中瀝青路達到480公里,油區的路網布局得到優化。慶陽公路總里程達到1.1萬多公里,路網密度達到14.19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油田電網建設的帶動下,新建地方配電線路23條、低壓供電線路42條,形成了以330千伏系統為樞紐、110千伏系統為骨架、35千伏和10千伏配網系統輻射全市的電網格局。環縣人飲工程、合水縣城供水工程、揚黃人飲續建向慶城延伸供水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實施,正在從根本上解決北部油區群眾生活用水問題。基礎設施的改善,增強了油區乃至整個慶陽的發展后勁,為地企雙方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環境有效治理。地企共創和諧的4年,是環境治理投人最大的4年,也是治理環境成效最大的4年地企雙方先后投人6億多元資金,開展了8大類29項環境污染治理,重點實施了油井采出水處理、馬蓮河等重點流域污染治理項日,永久性封堵廢棄井1323 l I,建設了30個采出水集中處理廠和150 1 1采出水回注井,建成了伴生氣發電廠和固體垃圾處理廠,馬蓮河和蒲河流域的綜合污染指數分別下降35.4%和20.40l0,新開發油田泥漿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實現了采油不見油、注水不見水的日標。實施油區生產廠點和井站綠化美化工程,啟動“百萬畝碳匯林”工程,標準化井場覆蓋率提高到700l0以上,走上了油田建設清潔化、生態化、園林化道路。所有這些,使油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杜絕了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局部地方的環境質量開始好轉。
民生不斷改善。地企共創和諧最大的受益者是當地的群眾。油田發展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使群眾的收人不斷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高。近年來,慶陽的農民人均純收人年均增長11.6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人年均增長12.8%。由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2009年全國出現了大批農民工返鄉,而慶陽就地務工的農民工在增加,農民人均純收人增幅達到18%,遠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長水平。油田支持公路、電網、飲水、學校等民生工程建設,新建“希望小學”16所,硬化了一批通村道路,解決了近10萬人的飲水問題,改善了 1800多戶農民的用電狀況,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用電難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使油區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實惠用西峰區彭原鄉蘆子渠村農民的話說:“石油進村就是好,柏油路又平又寬,不光方便了生產生活,還能在家門[!打工掙錢,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社會持續穩定。地企共建和諧之前,油區的社會秩序混亂,私人占井、收油窩點、土煉油爐、哄搶偷盜原油、占壓管道等亂象叢生,占地、軋路、碾苗、擦樹等引發的矛盾糾紛很多,甚至發生過地方群眾與油田職工的毆斗事件,涉油刑事案件和矛盾糾紛最多一年達6000多起,嚴重影響了油田正常生產秩序。地企共建和諧之后,聯合開展專項治理,取締了9家涉油公司和152處收油點,收回了 800余口占井,拆除了33座土煉油爐,清除了160處占壓輸油管道違章建筑物,使影響地企關系的歷史遺留問題全部得到解決,實現了油區無涉油群體性事件、無重大涉油傷亡案件、無非法占井、無占壓輸油管道違法建筑物、無土煉油爐的“五無”日標。2009年同2005年相比,油區涉油刑事案件發生率下降了43.2% ,掃‘孔盜油案件下降了71.6%,長達160公里的馬一惠一寧管道連續4年發案率為零,由此慶陽被評為全國油區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地企共建和諧引發的思考
地企共處一域,相互難以分離。慶陽市與長慶油田和諧模范油區創建活動,使地企雙方走上了共同發展之路,可以說是地企共建和諧的一個成功典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做法和經驗給予我們很多啟示。
必須正確處理好發展與和諧的辯證關系。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地企和諧是共同發展之道地企唇齒相依,日標是一致的,利益是共同的。企業融人地方,支持地方發展,就是報效國家的應盡之責,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地方支持企業發展,主動為企業搞服務,就是為國家建設做貢獻,也是實現地方發展的客觀要求。只要地企雙方都堅持發展這個硬道理,緊緊圍繞發展思考問題和謀劃工作,就能夠跳出行業或地域的狹隘圈圈,在和諧與融合中實現共同發展。慶陽市與長慶油田正是基于這一點,堅持從發展這個大局出發,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在和諧共創中實現了共同發展,在共同發展中實現了地企和諧。必須在互利共贏中推進地企的和諧發展。如何把握同一區域內的利益共同點,是實現地企和諧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地企雙方換位思考,凡事都要為對方著想,不能只考慮一己之利,盡最大努力把事關群眾利益的事情辦好。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利益共享的和諧關系,進而催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生產力。慶陽市與長慶油田共創和諧,把謀求互利共贏作為雙方的契合點,按照建一項工程、綠一片土地、富一方群眾的日標,創新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方式,使地企雙方都得到了迅速發展,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更多的利益。
必須以雙向服務為地企和諧的重要途徑。地企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一種服務關系。對地方來說,必須強化協調服務功能,以優質的服務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對企業來說,必須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地為地方排憂解難。慶陽市與長慶油田共創和諧帶來的變化之大,得益于雙方都能夠真心實意地為對方服務。在慶陽地方政府的工作中,相關政策的出臺、具體辦法的實施、專項行動的開展,都著眼于有利于企業的發展,體現出強烈的服務意識。在長慶油田的工作中,企業發展戰略、資源開發方式、重大項日實施,都考慮到服務地方的發展,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必須建立完善地企和諧共建的機制體制。沒有體制機制做保障,地企和諧關系就很難形成,即使形成了也難以鞏固和發展。慶陽市與長慶油田在共創和諧中,高度重視體制機制的創新,健全了協商發展、聯席會議、交叉任職、聯戶管防等制度體系。重大問題雙方共同討論、共同決策,保持規劃的一致性、措施的統一性、工作的同步性;日常工作雙方互通信息、協調溝通,確保各項工作部署的落實到位不僅如此,他們還把實踐中創造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經過認真總結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了地企和諧共建的長效機制。
(作者:朱行之,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原副主任;張永年,甘肅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李瑞奇,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處長)
《管道保護》2012年第1期(總第2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