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管道與市政管網交叉發生泄漏事故應急處置之我見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徐震 時間:2018-7-21 閱讀:
徐震
西部管道公司
2013年11月22日,青島東黃輸油管道泄漏原油進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閉空間的暗渠內油氣積聚遇火花發生爆炸,后果極其慘重。引發了人們對油氣管道與市政管網交叉情形下,一旦發生油氣泄漏事故如何科學處置的高度關注。本文結合法律規定和工作實踐,總結前人經驗,對此類應急處置措施作了一些探索。
當油氣管道發生泄漏事故時,管道企業應立即啟動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并在第一時間切斷油源和水源(電源),以控制事態發展、防止事故擴大。
及時通報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減輕事故危害。并向事故發生地縣級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在確保油源、水源已經切斷的前提下,開展市政管網的搶險處置,處置措施及主要流程可分為七個步驟,簡稱“七步法”:
一探:即探邊。利用可燃氣體檢測儀等儀器,檢測事故區域雨水井、污水井、電力、通訊等管井、管溝內是否已進入油氣。確認100米范圍內無可燃氣體、 60米內有油氣顯示、 30米范圍內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的10%。可燃氣體濃度在爆炸下限20%以下,檢測頻度2小時一次,檢出可燃氣體井口每小時一次。
二標:即標識。利用藍、紅等兩色旗進行標識。對于檢測合格、無油氣進入的雨水井、污水井、電力、通訊等管溝、管井,插上藍旗標識該處安全;對于檢測已有油氣進入的管溝、管井,插上紅旗,標識該處危險,提示要進行處置。
三圍:即圍控。在事故區域的管井外圍,利用土方砌筑、沙石袋碼放等方式對油井進行保護性維護;也可以通過圍油欄生產廠家設計加工成圓形封閉式井蓋圍油欄;在油量較大、圍堵困難時,可同時采取開挖、導流等方式,降低現場搶險難度。
四封:即井口封堵。在已經檢測安全的井口上方,用一層防滲布加一層吸油氈的組合體,加蓋到井蓋上方,起到封堵井口、預防油品及油水混合物滲入。必要時可加工井蓋密封罩,上留通氣檢查孔,提高封堵效率,簡化封堵程序,降低勞動強度。
五通:即強制通風。對于檢測已有油氣進入的管溝、管井,使用大功率軸流式風機進行強制通風,降低油氣濃度,直至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的10%。因為還存在油蒸汽,現場處置時危險性大,一旦處理不好,隨時可能爆炸。可采用噴霧水槍進行掩護,稀釋空氣中油蒸汽的濃度,確保在安全的環境中操作。
六換:即置換。利用清水、惰性氣體等介質,反復沖洗受污染管道,降低有害物質濃度。排出的污水要通過市政管網全部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避免二次污染,直至氣體、水質監測合格。如污染嚴重反復沖洗置換無法達到相關要求,或置換成本較高等特殊情況下,可以通過新建管網等措施,一勞永逸地解決市政管網污染問題。
七測:即檢測。配合地方環保部門,對事故周邊的空氣、土壤、水質進行取樣檢測,確保達標。 ◢
(作者:徐震,工程師,西部管道公司管道處管道科科長。)
2014年第3期(總第16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