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站場本質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徑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李鍇 鄭宏偉 王志方 時間:2018-7-20 閱讀:
李 鍇 鄭宏偉 王志方
西氣東輸管道公司
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通過采取創新生產組織管理模式、加強站場完整性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有力促進了站場運行的本質安全。
推行生產組織新模式,提升風險預警能力
2009年以來,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逐步推行“集中巡檢、集中監視、遠程計量交接”生產管理模式,提高生產運行異常狀況的風險預警能力和控制水平,提高了設備的完好率和可靠性。
(1)集中巡檢
“集中巡檢”是指采取聯合巡檢、重點巡檢方式,取消站場原來2小時、4小時巡檢一次的傳統方式,優化巡檢次數,提高巡檢效能。“聯合巡檢”,即由站場負責人組織在崗人員,按照規定的巡檢要求對所屬站場的生產運行、工藝狀態、設備設施狀況全面檢查并進行當場維護維修。“重點巡檢”,即由值班人員對重要運行參數、關鍵輸氣設備、重點區域按照相關巡檢要求進行重點檢查。
“集中巡檢”減少了巡檢次數,避免了巡檢頻率高、形式化,提高了巡檢質量和巡檢效率。“聯合巡檢”參與專業人員全,檢查比較全面,可及時發現設備設施的各專業問題。站長可當場組織討論制定解決方案,提高了處理問題的及時性,實現“以檢代巡”。通過集中巡檢,實現從24小時值班到單崗制和夜間應急值班的優化,同時重新劃分站場、維搶修單位的設備維護工作界面,將維修關口前移,增加了站場的維護、維修工作量,設備維護保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得到提高。
(2)集中監視
“集中監視”是指站場在實行站控和北京油氣調控中心遠控的同時,將設備設施報警數據采集上傳至西氣東輸上海生產調度中心,中心負責全線站場設備設施異常狀態的集中監視,站場負責運行操作、集中巡檢、維護維修、異常狀態確認和應急處置。將站場人員從傳統的24小時運行監控工作中解放出來,承擔更多的維護維修工作,實行“運檢維”一體化,提高站場維護質量和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設備完好率和功能完整性、可靠性。
上海生產調度中心實行24小時值班,值班調度通過集中監視系統及時發現站場的設備設施異常報警,第一時間通知站場進行及時處置,并指導和跟蹤報警的處置過程。由于報警及時,并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和正確的處置,有效避免了事態進一步擴大,減少了事故對管道輸氣生產的影響。
站場人員承擔了更多的檢查和維護維修工作,使設備的維護保養關口進一步前移,及時發現并處理故障及隱患,故障的處理周期大大縮短,站場設備設施的報警率逐年降低,有效提高了設備完好率、可用率。通過“以修代訓”促進站場人員的專業維修技能,加快運檢維一體化的推進,提高基層站隊勞動生產率,實現了監(上海生產調度中心監視)管(站場管理)分離。
集中監視系統測試期間進行了每個報警系統的報警測試,站場所有系統包括電氣綜保系統、壓縮機機組輔助系統等恢復了原報警功能,促進了系統的功能完善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了站場完整性管理水平。
(3)遠程計量交接
“遠程計量交接”是指利用PPS管道生產系統的SCADA數據接口,自動采集流量計算機的計量數據,直接生成計量交接憑證和氣質分析報告,并利用電子網絡簽名技術實現場站交接計量員與用戶的網上確認,從而實現遠程計量交接。在傳統人工現場抄表進行交接的基礎上,深化PPS系統SCADA數據的應用,減少現場人員數據錄入量,并通過互聯網實現計量單據網絡確認,實現交接電子化,可提升辦公效率和降低辦公成本,從而有力支撐了公司集中監視管理模式的推行。
探討風險評價新方法,充分識別各項風險
(1)站場風險評價模型
目前國內尚無輸氣站場設備失效概率模型,僅根據所收集的信息資料無法形成可信的統計規律。公司采用國際上目前通用的評分指標體系法建立了輸氣站場風險評價模型。在確定各模塊的評分指標時充分考慮了輸氣站場的設計、施工、操作管理和維護,依據我國輸氣站場安全技術規范和工業事故損失評價方法修正各因素的評分指標和因素間的權重分值,基于專家判斷并結合模糊數學的方法來確定風險區塊模糊失效概率。
首先由專家小組對區塊失效可能性評價體系評分層次結構中的底層因素失效可能性進行打分,再將分值轉化為模糊數,從而計算出故障樹底層事件的模糊失效概率,最后根據故障樹的邏輯關系計算出頂層事件失效的概率值。概率修正系數綜合考慮站場安全消防因素、設計方案因素、人為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依據API581中失效概率管理系統修正系數制定站場概率修正系數。輸氣站場失效后果采用API 581的計算方法,以火災和爆炸后人員受傷面積為后果評價指標。遵循ALARP準則的思想,依據輸氣站場風險值的計算規則和相關原則確定輸氣站場站可接受風險水平和風險等級。為天然氣站場提供了一種可操作性、適用性較強的半定量風險評價模型。
(2)站場風險評價軟件系統
在基于模糊失效概率等級的站場風險評價模型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研制了站場風險評價軟件系統,方便對各種信息參數的管理和綜合利用,提高了站場風險評價的工作效率,充分識別站場的各項風險。軟件的結構模塊如下圖所示,“數據調入”用于完成數據的輸入。“數據計算”按輸氣站場風險評價的計算法則完成各種參數的計算。“表格輸出”是將計算所得的結果數據以數據表的方式顯示、排序。“柱狀圖輸出”是以柱狀圖的方式顯示計算結果。“工藝流程示意圖”是該軟件中特有的,以站場的區塊為背景,直觀、形象地顯示所評價的站場及站場上各個區塊的風險狀況。“單個輸氣站場風險評價結果”為該軟件的最后一個輸出模塊,它能夠詳細地顯示被評價站場的基本信息、風險評價結果、威脅該站場的主要因素以及相應的風險緩解建議措施。“打印”能夠實現該軟件評價結果的預覽和輸出打印。
以預防為主的風險控制措施
組織開展對站場輸氣生產設備的風險評估,評價現有設備的風險控制措施是否恰當,根據不同的風險評估結果,調整風險控制措施。基于科學的風險評價,系統性制定風險控制措施。針對高風險作業活動進行風險控制技術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控制措施。
針對站場、閥室放空作業開展放空風險控制技術研究。分析公司管道站場、閥室放空情況,對場站放空進行風險辨識,找出可能導致放空失效的各個因素。利用PHAST、FLUENT等軟件分析冷、熱放空規律,預測不同環境、不同工況下,站場、閥室采用不同放空方式時的影響范圍和大小。確定不同放空方式、放空工況下的關鍵參數,從而為場站放空作業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提高場站放空的時效性,有效控制管道事故事態。研究成果形成了《放空作業指導書》《站場、閥室放空方式速查表》和《天然氣管道站場、閥室放空系統查詢軟件》,規范了放空作業操作程序和風險管控,指導站場、閥室放空方式選擇。多次成功應用于公司大型放空作業,如西二線東段干線第三方損傷管線泄漏事故搶險放空等,減少了站場、閥室運行維護人員的誤操作。
加強站場設備設施完整性檢測與評價
(1)組織實施完整性全面檢查
2014年,公司組織技術骨干成立檢查組,用時240天行程3.3萬公里對全線447座閥室進行了統一標準、統一方法、統一組織的功能性、完好性技術檢查,發現和整改問題7789項。2015年,借鑒閥室完整性檢查取得的經驗,制定站場完整性檢查技術方案和工作方案,組織公司二級單位先開展站場完整性自檢自查。公司成立兩個專家組,利用10個月時間行程7萬公里對全線所有站場進行了完整性檢查,發現和整改問題9263項。
(2)站內管道完整性檢測評價
根據風險評價結果,組織制定了公司所轄152座站場的站內工藝管道完整性檢測與評價的滾動計劃,編制了站場工藝管道完整性檢測與評價項目實施方案。檢測范圍包括站內工藝管線、排污管線、放空管線和自用氣管線本體及焊縫缺陷檢測,以及接頭焊縫缺陷檢測。查找埋地管道高風險點并定位,包括站內低點排水位置、與匯管相連的排污管線和放空管線連接點及埋地管線的走向。對重點管段的檢測,在現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施100%超聲導波檢測;對一般檢測管段,實施抽測,覆蓋范圍不低于20%。組織選擇第三方具有資質和評價能力的單位進行開挖驗證,包括所有可疑點和站內高風險點低點排水位置的確定。2012年以來發現39座站場存在嚴重腐蝕點、裂紋等缺陷達10余處。
展望
西氣東輸公司通過創新生產組織,推行“集中巡檢、集中監視、遠程計量交接”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了生產運行風險預警能力和系統的安全可靠性,促進站場員工專業維修技能的提高。通過加強站場完整性管理,探討風險評價新方法,充分識別各項風險,落實各項風險控制措施,組織實施站場設備設施完整性檢測與評價,提高站場的本質安全水平,設備故障報警率低至0.1‰,8萬多臺套設備完好率達98%,壓縮機組可用率99%、故障率低于0.31次/千小時。
通過集中巡檢、集中監視、區域化和無人站的逐步實施,實現從傳統管理向現代化管理的轉變,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自動化水平,提高生產運行異常狀況的預警和控制,提高站場完整性管理水平。
作者:李鍇,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生產運行處處長。
《管道保護》2016年第6期(總第31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