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線建設應納入公共安全管理體系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劉淑菊 時間:2018-7-21 閱讀:
劉淑菊
《企業觀察報》
此次石油管道與市政管線以及城市發展之間的沖突,凸顯了城市建設的合理規劃和更新需求。
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之后的各方反應已成為一幕活劇。有人聲稱黃島的排污管道設計極度“奇葩”,明知有輸油管道經過仍然直接穿過;也有人含糊暗示“具體操作是由中石化執行的,可能在鋪設中與市政管道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盡管事件的最終起因仍然沒有調查清楚,但是各責任方之間的相互埋怨、言辭中透露的各種意味深長,都說明油氣管道的安全管理在現階段已成難題。
管道安全管理之難可以從數據中看出。 2012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事故發生了44起,占油氣行業總事故的20.2%。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中,違規操作、因盜油對長輸管道的打孔和管道老化各占三分之一。
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燃事故處置現場指揮部最終決定:東黃輸油管道黃島泄漏段管線永久停用;黃島秦皇島路、劉公島路現有全部石油和化工管線搬遷。這固然令當地居民長出一口氣,然而我國大量處于人煙稠密地段的老管道,能全部搬遷、改道嗎?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帥健告訴記者,隨著新建管道迅速增長和一些原有口徑較小的管道相繼退役,我國老舊管道所占比例比前幾年有所下降,約為1/3。哪怕是這個數字,也有3萬多公里。如果再加上占壓、第三方破壞等造成的其他因素損失,要關閉、搬遷的管道何止3萬公里!
在全球油氣管道最多的國家美國,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油氣管道事故。 1999年,美國華盛頓州一條汽油管道在被挖掘機抓傷后發生斷裂,將近90萬升汽油泄漏并流入一條小溪,小溪中的汽油被點燃發生爆炸。 2000年,新墨西哥州一條50年前修建的天然氣管道因內部腐蝕發生爆炸,造成12人死亡。
美國的兩起事故同樣引發了人們對管道安全的極大關注。事故原因調查后,發現管道公司存在著管理上的失誤。由此,美國國會于2002年通過了《管道安全改進法案》,首次以法律形式要求管道運營商定期采取內檢測、壓力試驗和直接評估方法評價管道系統的完整性,并要求建立一套程序化的管理體制,最大限度地確保管道安全。
同時,美國人也在對事故原因的深度探討中發現,很多安全問題不是管道公司能夠解決的。為了減少“野蠻施工”引發管道事故, 2006年,美國又通過了《管道檢驗、保護、強制執行和安全法案》。
“自從1968年美國首次出臺了與管道安全有關的法案后,它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19次修訂。”帥健教授指出,“重大事故和行業協會的推動使得美國管道安全法案不斷完善。”
反觀我國,雖然已經在2010年頒布了《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但是法律的細則并沒有進一步解釋,比如老管道應當怎么處理、歷史上形成的占壓局面如何解決等現實問題沒有加以引導。在此次事件中,人們對于10年前“居民區等大型建筑距離管道應在50米范圍外”的規定縮窄至目前的15米頗有微詞,寄望于法律條文的修改完善。
我國法律的具體執行也不到位。目前我國的管道監管部門不少,除了管道運營企業外,還有安監總局、質檢總局、環保部門、城建部門等。但是其中的協調工作并不順暢。將管道保護的重擔一股腦放到企業肩上,常常造成企業的有心無力。就像東黃復線,中國石化集團兩次試圖移走,但是因為環評通不過,一直未能成行,還要被指責為推動不夠有力。
此次石油管道與市政管線以及城市發展之間的沖突,凸顯了城市建設的合理規劃和更新需求。專家認為,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變得尤為重要。除去城市安防監控外,各種城市應急措施升級及公共設施完善都亟待提上日程。尤其是油氣管理,理應納入城市公共安全統一管理體系中來。 ◢
(作者為《企業觀察報》記者 )
2014年第1期(總第14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