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管道高后果區“三位一體”安全管理生態的思考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賴少川 時間:2019-11-22 閱讀:
賴少川
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
實現管道高后果區安全運行的關鍵是政府監管到位、企業責任落實、社會組織參與。而在現實中,三者往往各行其是,缺乏有效溝通與合作,沒有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鏈條,這對于保障管道安全運行,消減公共安全風險是非常不利的。
管道高后果區安全管理生態應該是,政府部門、管道企業、行業協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適用于高后果區的安全管理體系,管道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對周邊人員和環境的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建立和諧共生的良好關系,從而實現生產的高效、健康、低風險運行。
1 政府部門要發揮好主導和監督的作用
政府有關部門是高后果區安全管理生態建設的主導者和監督者,通過制定相關法規和標準規范,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的管理,減少管道周邊人口密度,組織建設管道地理信息系統,做好管道信息統計與發布。
一要規劃高后果區安全距離紅線。政府部門要修訂完善管道保護法律法規、油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等,明確在地方建設和管道建設環節對管道高后果區進行識別并采取避讓等措施;制定管道規劃與城鎮規劃銜接設防標準、管道安全距離標準,明確人口密集場所和易燃易爆場所等與管道的安全間距;提高相關標準的體系化和協同水平[1,2]。
研究設立管廊帶、保護帶和咨詢區,保護帶內禁止修建人口密集場所,咨詢區內從事項目開發時建設方應與管道企業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并經過政府批準后方可建設。
二要平衡管道與建設規劃的關系。政府部門要將管道納入地方整體規劃中,強化管道建設與城鄉規劃的有效銜接,確定管道及周邊土地的權屬問題。嚴格控制在國家干線管道周邊規劃修建居民小區、商場、車站、學校等人員密集型場所和大型公共建筑,有效降低安全風險。
三要建立管道綜合信息系統。系統應當包括國家或區域內所有埋地管道的詳細信息,施工方可以在施工前撥打查詢電話或登錄系統查詢,獲取計劃施工區域內的埋地管道信息。建立管道失效數據收集與分享機制,持續豐富、夯實管道定量風險評價基礎數據庫,明確管輸介質泄漏控制與燃爆事故后果控制所需安全間距及評估方法。對于突發管道事故事件,系統能夠實現自動切斷、報警、定位、評估、救援、生產恢復等一體化綜合監管和處置。
四要落實增量控制和存量消減。新建管道途經 高后果區時已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以提高防護等級,如增加壁厚等,管道及周邊安全相應得到保障[3]。同時,要嚴格控制既有管道高后果區增量,有計劃消減高后果區存量。后形成的高后果區風險更大,因此對新增高后果區必須履行審批程序,審查其合法合規性,明確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高后果區管理職責。對風險不可接受的高后果區,應在政策和資金方面支持拆遷、改線、降壓、停用等,徹底消減風險。
五要設立管道保護執法機構。設立管道保護執法機構,加強管道保護執法隊伍建設,厘清政府職能部門的管道安全和保護工作職責。
2 管道企業要發揮好管理主體的作用
管道企業是管道安全生產和保護的主體,是高后果區安全管理生態建設的主要承擔者。
一要持續強化高后果區日常管理。建立高后果區區長制,由企業各級負責人擔任高后果區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推進和落實高后果區識別、風險評價、風險管控措施,督導下級履行職責。制定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區一案”,避免因處置不當導致事態擴大。建立地企應急聯動機制,加強聯防聯動,定期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在高后果區附近儲備應急物資。
二要集中開展高后果區隱患整治。定期開展管道風險評價、完整性評價,對高后果區管段加密外檢測頻次,對高后果區占比較高的管段適當增加內檢測頻次。對穿越水域的高后果區管段增加水深及埋深檢測,開展腐蝕、變形、地質災害等隱患集中整治,消減風險。
三要與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積極主動向當地管道保護主管部門和規劃部門匯報工作,取得信任和支持。雙方建立管道周邊土地開發利用協商機制,及時掌握建設規劃、施工等動態信息,提前協調避免因地區等級升級形成高后果區。合作制定高后果區應急預案、第三方施工作業審批制度、信息溝通制度,建立群防群治和人員物資快速調配機制,政企共同管控高后果區風險。
四要認真做好高后果區精準宣傳。管道企業要緊密結合高后果區狀況,針對相關單位和居民開展法治教育和安全保護知識的的宣傳。如設置醒目的安全告知欄、信息公示牌,完善高后果區地面標識,幫助社會公眾識別管道的位置、走向,避免誤傷管道。
3 行業協會要發揮好服務與引導的作用
行業協會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也是管道高后果區安全管理生態建設的參與者。通過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切實發揮好行業協會服務與引導作用。推動新理念、新技術、新標準在行業內的推廣應用。
一要研究高后果區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分析管道周邊土地利用現狀、管道安全保護技術和公共安全風險[4],厘清管道保護與土地規劃利用之間的關系和存在的矛盾,協助政府和企業完善相關政策,推進管道完整性管理、建立管道地理信息系統、加強應急管理等項工作。
二要參與管道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主動了解企業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組織各類培訓、開展交流和技能比賽,提高管道作業人員認識、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管道工程技術人員的知識面,提升管理人員的組織領導力。引領管道行業研究方向和技術創新,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依托,研發貼合管道行業的新技術,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基礎研究齊頭并進又各有分工,避免研究成果與實際需求脫節。
三要引導管道行業管理體系創新。當前國內管道企業大量采用了國際管道領域最新技術和國際通用行業標準,但能否發揮成效取決于行業的管理體系。如針對管道腐蝕,從數據和資料收集、在線(內)檢測、數據分析、安全評估、壽命預測等,每一個環節的執行都應建立在上一個環節確保完成、可靠無誤的基礎之上。這種管理體系或許會顯得“效率低”“進度慢”,但能最大程度確保管道系統的安全與可靠。行業協會應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引導和推動安全、高效的行業管理體系的建立,提升我國管道安全運行水平。
管道高后果區安全管理生態的構建與完善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各方認真履行責任,加強溝通合作,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努力提升管道高后果區安全管理水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 湯林,付勇. 油氣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與實踐[J].油氣田地面工程, 2018, 37(12): 1-5.
[2] 劉玉杰,馬雨廷,李明. 完整性管理在長輸管道中的應用研究[J]. 石油工業技術監督, 2018, (4): 37-39.
[3] 王俊強,何仁洋,劉哲,等.中美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發展現狀及差異[J]. 油氣儲運, 2018,37(1): 6-14.
[4] 馮慶善.管道完整性管理實踐與思考[J]. 油氣儲運,2014, 33(3): 229-232.
作者:賴少川,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副總經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