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油管道高后果區管理實踐的思考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王銀強 李進 宜露 丁秉軍 時間:2019-7-16 閱讀:
王銀強 李進 宜露 丁秉軍
中國石油管道公司長慶輸油氣分公司
管道高后果區風險管控是油氣長輸管道運營和安全管理的關鍵。以甘肅景泰—蘭州新區100余公里原油管道為例,探討和分析了高后果區的形成原因、管控措施,并提出改進建議。
1 高后果區形成原因
1.1 管段路由選擇不合理
輸油管道受山區地形影響,部分管道沿山間谷底敷設,地勢較低,加之歷年雨水累積沖刷,不可避免出現山洪溝,極易形成管道裸露、懸空和變形。一旦山洪引發管道損傷和介質泄漏,沖溝下游直通黃河,會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事件。其他諸如管道路由距離公路、鐵路較近,管道和光纜非同時敷設造成二者偏離距離較大等問題。
1.2 受相關設計規范影響
該管道于2010年建成投產,早于蘭州新區開發建設。新區城市規劃根據GB 50253―2014《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關于“輸送原油、成品油的管道與城鎮居民點或重要公共建筑的距離不應小于5 m。”的規定,留出以管道中心線為基準各5米寬的管廊帶。隨著新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管道沿線近距離修建了機關、居民區、商業區和交通要道等,逐漸演變為人口密集型、交通設施型高后果區。按照GB 32167―2015《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規定, “識別高后果區時,高后果區邊界設定為距離最近一幢建筑物外邊緣200 m。”相關規范之間的差異,給一線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少困惑。
2 高后果區管控措施
2.1 加強管道本體防護
提高管道本體安全是高后果區管理的關鍵。加強管道本體缺陷、閥室泄漏、腐蝕穿孔等風險防控和隱患治理, 2019年優先安排修復新區高后果區管道本體缺陷點10多處。重點完善管道泄漏緊急關斷系統和優化陰極保護系統,定期對截斷閥室、站場進出閥門等自動化儀表功能進行測試,提升站場人員責任心和業務技能,提高設備完好率,降低誤操作率。
2.2 重視地質災害防治
企業建立了地質災害預警機制,實現了地質災害風險點排查和治理常態化。汛期密切關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開展雨后巡線,完善和修訂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地段,修繕過水面等水工保護設施,在管道兩側增加固定鋼樁、截水墻等,防止發生管道懸空、變形乃至泄漏事故。
2.3 做好管道交叉巡護
蘭州新區高后果區管段第三方施工活動頻繁,施工線長點多且周期長。以往靠巡線工來回徒步巡線很 難有效管控風險。輸油站將管道巡線人員編為三個小組,只負責線路巡查不參與施工現場監管。當發現有第三方施工跡象,要求巡線工立即匯報站場負責人,指派專人迅速到達現場處置和監護,提高了及時性和有效性。新區建設以來管道周邊施工活動每天少則六七處多則十幾處,從未發生一起因施工挖掘損壞管道事故。
2.4 主動爭取政府支持
高后果區管理需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進行。企業定期走訪政府有關部門,在了解地方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的同時,主動匯報工作爭取支持。例如蘭州新區政府在聽取企業匯報后,出資在管段高后果區加密栽設警示牌,并由政府管道保護部門署名落款,提高了警示效果。政企雙方聯合在人口密集區開展管道保護宣傳活動和管道保護知識教育。政府還召集蘭州新區城投集團、現代農業投資集團等參加管道保護法宣貫會,提高建設單位保護管道安全的意識和責任,主動與管道企業對接,收到了良好效果。
3 高后果區管控建議
3.1 做好政企規劃對接
針對目前管道保護法律和相關設計規范不統一帶來的問題,管道企業不應被動防守,要主動與地方政府的規劃、發改部門聯系溝通,共同分析管道高后果區管理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處理好管道保護與周邊土地開發的關系,使地方政府規劃更加符合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要求,盡量減少管道周邊人口密度,努力實現高后果區數量最小化。
3.2 拓展高新技術應用
積極推廣無人機在管道保護領域的應用,實現對高后果區管段高頻次巡查,提高管道巡護自動化程度,建立移動智能監控平臺,防范第三方施工損壞管道,加強和補充技防手段,有效克服傳統人工巡線效率低、信息滯后、特殊地段受限、勞動強度和安全風險大等缺陷。
3.3 完善“一區一案”工作
基層單位要深入推行完整性管理,定期開展管道高后果區風險識別和評價,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方案,開展高后果區公眾宣傳活動,普及安全知識,通過實踐檢驗,對方案不斷更新完善。
作者:王銀強 , 1989年生,助理工程師,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要從事長輸原油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2019年第4期(總第47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