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道風險評價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姜長壽 時間:2020-5-21 閱讀:
GB 32167―2015《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將管道風險評價列為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六個核心環節之一。
1 風險和風險評價
SY/T 6891.1―2012《油氣管道風險評價方法 第1部分:半定量評價法》對風險和風險評價定義:風險指“潛在損失的度量,用失效發生的概率(可能性)和后果的大小來表示”。風險評價指“識別設施運行的潛在風險,估計潛在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一個系統過程”。如青島“11·22”事故中的東黃管道,腐蝕嚴重,泄漏概率高;周邊人口密集,泄漏后果影響嚴重,是典型的高風險管段。
2 風險評價內容
(1)目標和要求。識別影響管道完整性的危害因素,分析失效的可能性及后果,判定風險水平;對管段進行排序,確定完整性評價和實施風險消減措施的優先順序;綜合比較完整性評價、風險消減措施的風險降低效果和所需投入;風險再評價,反映最新風險狀況,確定措施有效性。管道投產后1年內應進行風險評價;高后果區管道進行周期性風險評價;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在設計和施工階段進行危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進行設計、施工和投產優化,規避風險。(GB 32167 7.1.2)
(2)評價方法。采用一種或多種風險評價方法來實現評價目標。管道風險評價方法包括專家評價法、安全檢查表法、風險矩陣法、指標體系法等。常用的評價方法有風險矩陣法和指標體系法。風險矩陣法參見附錄E。指標體系法見SY/T 6891.1。(7.2)
(3)評價流程。風險評價流程應包含以下步驟(見下圖 )(7.3.1)。
其中識別危害因素包括:與時間相關因素包括外腐蝕、內腐蝕、應力腐蝕開裂/氫致損傷、凹陷疲勞損傷;固有因素包括與制管有關的缺陷、與焊接/施工有關的缺陷;與時間無關因素包括機械損傷、誤操作、自然與地質災害等;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占壓、安全距離不足、應急預案與技術缺失……。(7.3.3)
對建設期進行的風險評價包括提出管道設計是否能滿足地方規劃要求,可能存在的管道第三方損壞、占壓、短期內改線等,對管道材質及壁厚選取校核等;數據采集與管段劃分;失效可能性定性或定量表示;失效后果分析;風險等級判定;提出風險消減措施建議。(7.3及附錄F)
(4) 風險可接受性 。 根 據 國 內 外 管 道 泄 漏頻率統計,推薦可接受標準輸油管道泄漏頻率為2.0次/ (103 km·a),輸氣管道泄漏頻率為0.4次/(103 km·a)。(7.4及附錄G)
(5)風險再評價!肮艿里L險評價的時間間隔應根據風險評價的結論來確定,且不宜超過3年。應每年檢查風險評價數據變化情況并及時更新數據。”“管道屬性和周邊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后,應進行風險再評價!保7.5)
(6)報告。對管道風險評價過程和結果進行描述,說明評價方法的局限性和評價因素的不確定性。(7.6及附錄D.2)
(甘肅省管道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姜長壽整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