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陷性黃土地區油氣管道地質災害風險管理實踐
來源:《管道保護》2021年第5期 作者:趙永杰 楊強 衛富星 晁康男 時間:2021-10-9 閱讀:
趙永杰 楊強 衛富星 晁康男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管道運輸公司
摘要:濕陷性黃土誘發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是陜北地區油氣管道面臨的主要外部安全風險。分析總結了管道地質災害風險管理做法和經驗。通過建立數據庫和企業標準,采用監測預警技術,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科學化、精細化轉變。
關鍵詞:油氣管道;濕陷性黃土;風險管理;監測預警
陜西延長石油管道公司所屬油氣管道主要途經陜北黃土高原地區,受地理環境、生態氣候、工程建設及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易發生黃土濕陷下沉,導致管道長距離懸空、甚至斷裂,同時誘發滑坡、坍塌、水毀等次生災害,威脅管道安全運行。加強濕陷性黃土地質災害風險管理,是防災減災、保障管道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
1 開展專項調查
在可研設計、項目建設階段加強對新建油氣管道沿線地質災害風險管理。通過優化管道路由繞避地質災害易發區域,無法繞避時應對災害體采取必要的治理與水工保護,消減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與危及管道后果。 積極與具有甲級資質地質災害防治機構、管道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合作。2018年,聯合完成2000余公里油氣管道地質災害調查,識別地質災害風險點251處。調查內容見表 1。
2 實施分級管控
對識別出的地質災害風險點,參照SY/T 6828―2017《油氣管道地質災害風險管理技術規范》,結合災害易發性、管道易損性和失效后果三項評價內容,進行單體風險評價,建立“一圖一清單”,如圖 1、表 2所示。建立管道地質災害風險管理數據庫,形成一套適用于公司管道特點的地質災害風險管理企業標準,實施管道地質災害風險分級管控,實現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圖 1 管道地質災害風險點分布圖
3 實施工程防治
根據不同災害類型、規模、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等選擇合適的工程治理措施。在保證管道安全運營的同時,注重治理工程投入的經濟性。從2018年至2020年分批次投資5000余萬元,有計劃地實施管道地質災害治理,由過去的不足維護、過剩維護并存轉變為視情維護,有效防范化解油氣管道地質災害風險。工程治理措施示例見表 3。
4 應用監測預警技術
地質災害風險管理由傳統的事后處置逐步向事前預防預警轉變。通過對災害體與管體實時監測、自動采集、邊緣計算、智能分析等,實現監測預警信息實時交互,對災害體發展與管道的安全運行狀態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和響應,為生產運行、安全管理、應急響應提供決策依據。管道各類地質災害監測技術和主要方法如表 4所示。
5 結語
隨著智能管道、智慧管網建設的快速發展,管道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將更具有全方位感知、綜合性預判、智能分析決策的能力。達到各類信息的資源整合、智能分析、實時發布、共享利用,為濕陷性黃土地區油氣管道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風險管控、工程治理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作者簡介:趙永杰,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主要負責油氣管道高后果區識別及管理、管道風險評價、管道地質災害風險防控等業務。聯系方式:18729118525,573600843@qq.com。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