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高后果區管控措施效果分析與改進建議
來源:《管道保護》2021年第6期 作者:高慧 張存維 時間:2021-12-9 閱讀:
高慧1 張存維2
1.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鄭州輸氣分公司;
2.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甘陜輸氣分公司
GB 32167―2015《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首次提出高后果區定義及其識別準則。SY/T 6621―2016《輸氣管道系統完整性管理規范》給出輸氣管道潛在影響半徑計算公式,從技術層面建立了管道高后果區管理準則。2017年12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油氣輸送管道途經人員密集場所高后果區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17﹞138號),對人員密集型高后果區提出管好存量,嚴格控制增量的要求。管道企業認真落實138號通知要求,升級高后果區安全管控措施,存量高后果區風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管道沿線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控制新增高后果區的難度有增無減。
1 管理措施及效果
(1)做好源頭控制。對管道高后果區進行識別并采取避讓措施。嚴格執行GB 50251―2015《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要求,根據人口密度合理提高管道設計系數。
(2)提升本質安全。定期進行管道內檢測、防腐層檢測,實時監測管道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運行狀態并及時維護,持續進行管道本體缺陷和隱患治理、地質災害監測與治理等。
(3)加強外部管理。每隔50米設置一個警示標識牌,安裝視頻監控裝置,安裝2個或2個以上風向標,設置隨處可見的風險告知、事故防范、應急與逃生告知欄等。每天進行3次密集巡檢,每月開展1次走村入戶管道保護宣傳和1次人員疏散與應急逃生演練。每月走訪各級政府部門,及時了解管道周邊土地規劃,提前介入防止新增高后果區。管控措施效果分析詳見表 1。
表 1 管道高后果區管控措施及其效果分析評估表
2 改進建議
(1)高后果區警示牌間距應根據地形地貌和現場情況靈活設置,不宜“一刀切”,以有效識別管道位置走向和基本信息為準,避免資源浪費。
(2)高后果區加密巡檢,理論上講能及時發現管道周邊安全風險和隱患,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存在問題的概率比較低。打卡式巡檢難免會有“走過場”現象。建議與普通管段的巡檢次數保持一致,將節省出來的人力時間轉向對區域內戶主、廠主、園主等利益相關方的動員宣傳。
(3)頻繁走訪政府部門和開展聯合應急逃生演練效果甚微,容易引起相關方的抵觸情緒。建議合理控制走訪次數,著力宣傳和培養高后果區內群眾安全風險意識,夯實管道風險防控的群眾基礎,提高民眾外部風險識別能力和主動報告事故隱患的自覺性。
(4)根據高后果區變化動態,綜合研判安裝視頻監控和風向標的必要性,安裝后應制定有效管理方案。
(5)積極推動管道保護法修訂,進一步明確當地政府應負有控制新增高后果區的主體責任,對管道周邊土地利用規劃提出強制性限制范圍。
作者簡介:高慧 ,1972年生,高級工程師,現主要從事天然氣管道站場生產運行及管道保護管理工作。聯系方式:15238086336,549576797@qq.com。
上篇:
下篇: